streaming趋势下的版权

By 瞿婧宇 标签:, , , , , ,

_

BY: jeanyoo

来源:乐不评

_

又一轮的围攻百度,让我想起上个学期的版权课以及论文,还是集中在streaming大趋势下的思考和讨论。一个趋势完全take over另一个趋势有时候需要好多年,有时候一瞬间就完成了。但其实每次趋势的转折都是利益集团的重新洗牌,音乐产业要加油啊,不能再颓了啊!

_

导师曾是个专为artist服务的律师,应当是精于帮各种artist讨要版税的,但是骨子里却是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。她并没有像很多圈内人士以及利益集团那样,坚守着唱片工业的旧秩序,反抗互联时代的种种“不合理”,反而是接受一切自然而然存在的现实,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强迫我们想“应对”方式而不是“反抗”方式。她似乎更倾向于版权过时论。我有时候会想,她这种反对霸权的思维方式是否跟她是一个feminist有关,或者这种思维方式让她成为了一个feminist。

_

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,就是现在我们还需要拥有音乐吗?

_

消费音乐,不过是为了能随时在想听的时候听到音乐。以前我们只能用CD听音乐,所以我们必须把他们从店里买回来。如果音乐放在云端,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,你也可以随时想听就听,那你还需要一首一首地把mp3下载下来放到硬盘上来拥有着它么?

_

如Lessig所说,对于音乐我们需要的只是access而已,甚至不必是free access,access就行。卡带CD时代“拥有”音乐是唯一的Access,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,streaming service正在成熟中,其实我们已经不需要“拥有”音乐了。CD就是纪念品和收藏品。

_

但是有个人在逼着我们必须“拥有”音乐,花钱买回一堆mp3文件,其中大部分可能一辈子只听不超过10次,甚至听了两次再也不想听了。这个人就是乔布斯。ipod仍然是世界上最主流的移动播放器,连大多数的音箱也是为ipod设计的,你必须得把音乐下载下来才能放在iPod里听。乔布斯弄itunes store不是为了在音乐产业里赚钱,他不过是为了卖iPod而已。苹果最近表示不会做cloud service,这是当然了,不然全世界所有iPod全废了。最近关于苹果垄断的控诉,那也不是没道理的。

_

如果没有“拥有”音乐的问题,那么现在很多真对音乐消费者的版权问题都不在了。音乐已经从product变成了service。事情落在了服务提供商和版权方上面,跟音乐消费者已经没有关系了。赢利模式变成了以B2B为主而不是B2C为主。像spotify, we7这些服务,这都被认为是很良性的商业模式。在主要赢利模式从B2C转向B2B的过渡期,业内对于百度的争斗,直接关系于将来两个B(厄。。。)之间的bargaining power。但是其实我发现很多人针对百度的不满,还是集中在指责其提供的下载功能上,这在未来将不会是个重点,也不解决根本问题。

_

早在2005年David Kusek就写过The future of music一书,当时这本书就引起了很多的讨论,后来很多人惊讶于他的远见。书里面他提出音乐的未来,就是让音乐变成像水、煤气这样的服务,每个月付账单,然后服务提供商需要有一套系统来合理向艺术家分配收回来的钱。现在已经有SP直接跟电信运营商、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,每个月多交一点点宽带费,就可以随便听。关于这本书也有一些批评,这些批评集中在这种假想不够尊重艺术家。音乐是一种艺术,如果被当作水一样的资源提供,是对音乐的亵渎,也对于艺术的发展不利。

_

我想起音攻之前做的一个调查,问你每个月愿意花多少钱换unlimited听音乐,我发现下面很多的跟贴都是:要能下载还行。大家还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消费习惯。还是周边的硬件软件没跟上,拖慢了变革的速度。

_

音乐人攻略微博:http://t.sina.com.cn/musicianguidecn

音乐人攻略小站:http://site.douban.com/111914/

喜欢的朋友不妨点点左边的分享按钮。如果微博分享,不妨分享的同时也@音乐人攻略,让我们好好谢谢你。



2013年第一季音乐行业生力军计划

瞿婧宇
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,5年媒体从业经验,先后在《东方早报》、网易、《青年报》任职,并曾任《体育画报》、《上海一周》撰稿人,2011年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获音乐产业管理硕士学位。现任丰华秋实企划总监。

分享到: